上半身 這件的領子很明顯被壓扁了,因為搬家的時候,沒地方放,只能放在整理箱中;加上旗袍我只是留下來當紀念,就一直被壓在箱子裡好幾年,這次要拍照,才被解放出來。

其實,應該要吊掛起來會比較適當,因為旗袍領裡面加了塑膠硬襯,一旦變形就很難回復原狀。

正常版的領口,在平放時應該要立起,像個圓筒狀;這樣著裝時,才會符貼。

這件的版型比紅色那件合身,很多地方都抓了褶子,滾邊也不太一樣。

因為合身的旗袍胖點就會穿不下,所以我胖了幾公斤,塞不進去這件衣服,只好讓大家看掛在衣架的樣子。

 

 

背後肩上也抓了一支褶子

因為人體是有曲線的,所以背後肩膀的位置,也抓了一支褶子,就是要讓身體跟衣服整個很符貼,除了適當的活動量之外,是不會有寬鬆的餘布的;這個一般的成衣比較不這麼做,因為每個人的體形都不太一樣,一旦做的太合,就會很難賣,所以一般現成的旗袍不會做的太貼。

 

手工縫製的旗袍也有個特點--正面是看不到任何線頭的,這是因為在裡側手縫的緣故;在洋裁的作法上,領子是採用壓線的方式,做最後的收尾,這在傳統旗袍上是看不到的。

而且,也不在背後開拉鏈,一方面是這樣比較不美觀,也無法做的貼身,花色也會不完整。

 

 

領口開襟

但是衣服是一定得有開口的,所以,是從領口開襟,在腰側上拉鏈;這部分也是比較不好處理的地方,做不好扣起來裡,會出現鬆份,所以一般成衣並不做開襟。

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,滾邊跟領口裡布的內側縫線,而正面一樣是看不到任何壓線的痕跡。

拉鏈也是手縫的 

拉鏈的地方,也是手縫上去的,一般洋裝很少在腰側開拉鏈,因為腰有曲線,比較不好處理;像這種位置,若是洋裁就會採用隱形拉鏈,但是旗袍還是使用傳統的拉鏈,再採用手縫的方式固定。

著裝之後,是看不到拉鏈的,也就是整個外觀都要很細緻完美就是了。

 

 

開叉的補強 

開叉,因為走動的關係,容易破損,所以必須做點補強的工夫;也就是在針上一圈一圈的編結,再抽出,這個縫法,我們私下都叫它毛毛蟲。

大家看是不是很像呢?

arrow
arrow

    棉花小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